2011年正值威刚科技十周年纪念。陈立白董事长号召全体员工以及代理经销商展开了“乡村小学图书馆捐赠计划”,并呼吁所有有爱心的朋友们为乡村孩子送去知识,送去希望。同时,中关村在线消费存储事业部也对陈立白董事长进行了采访,陈董细致入微地跟我们分享了他的公益情结,同时对威刚的未来做了很高的期许。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采访情况。
威刚陈立白董事长
ZOL: 多年以来,陈董您虽然身在台湾,却一直关注并支持内地的公益事业。这些公益事业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甚至网络上可搜索到的报导也很少。陈董的行公益慈善的风格很低调,您能给我们介绍下您的“公益人生”吗?
陈董: 应该是来自于从小父母的身教与言教,让我有见贤思齐的孺慕情感外,并从长辈实际的助人行为中,深深体悟到“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谛。
小时候,我的家庭教育就灌输我这样的思想:行有余力要多帮助人。父亲常常给我讲述在安徽老家的曾祖的公益行为。他热心参与地方造桥铺路等公益活动,在乡里赢得乡亲由衷的敬重。当时年幼的我不但对曾祖的义行深感与有荣焉外,更点燃我敬起效尤的想法。
成长过程中,父母不时的身教,更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母亲带我搭乘火车北上,途中列车服务人员推出香喷喷的便当叫卖。母亲知道那是我最喜爱的台铁便当,便买了一个便当让我开心享用。那时,母亲看到坐在同排座位旁有位母亲领着的2名幼童一直盯着我的便当看,便又向服务人员加买2个便当请2位小朋友享用。
看着两个小朋友开心吃便当的感觉竟然比自己吃还好吃,那种助人为乐的喜悦由我心里由衷发出,当下感到原来帮助他人是非常快乐,非常有福气的。我当时不但对母亲的仁慈慷慨留下非常崇敬的印象,更了解到父母常言的“施比受更有福”的真意。
后来上大学、进社会开始工作赚钱,也一直依着“行有余力要多帮助人”的原则做。不管金额多寡、或是规模大小,我一直相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并认为,善心要从小善开始累积,年轻时即要开始培养小善心,随着年龄及能力的增长,才有积小善成大善的可能。
- 第1页:威刚陈立白董事长详谈公益情结
- 第2页:陈董鼓励员工共同参与公益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