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立独行 用户买雷电接口没地用
雷电接口是新一代高速数据传输接口,具备真正的GB级传输速度,它采用显示器上的较为罕见Mini DP接口,和现在主流的USB3.0无法兼容。同时雷电接口的配套设备价格昂贵,拥有雷电接口的电脑用户少之又少。这意味我们购买全套雷电设备很有可能碰到这样的尴尬:望着别人电脑的丰富接口,硬是找不到一个能接雷电存储设备的地方。
GB级别的难题:雷电接口转换如何解决
雷电接口特立独行,如果说USB3.0诞生的时候,它可以完美的和USB2.0/USB1.1设备兼容,雷电接口显然不想和USB3.0殊路同归。这也导致了主流的USB3.0移动硬盘和优盘无法和雷电接口直接相连。
更致命的是,雷电数据线的接口各有一颗主控芯片和其余不同功能的5颗芯片,如果我们做成USB3.0 to 雷电接口的转接模块,它的成本可能比一根399元的雷电数据线还要贵。
西数Elements 1TB移动硬盘的USB接口
东芝原厂移动硬盘拆解
我们从主流的移动硬盘的解剖图可以看出,将USB接口直接焊在盘体的西数移动硬盘。另一个较为典型的是内置独立的USB3.0模块的东芝移动硬盘。这两种类型的移动硬盘只能依靠成本高昂的转接器。
那么有无别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我们将通过详细解析最先进的USM接口以及其他土办法来解决雷电接口的转换问题。
2雷电好伙伴 USM通用化接口解析
如果你是军迷,还记得美国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MK41模块化垂直导弹发射系统么?MK41可以容纳至少4种不同用途和口径的导弹。多用途和标准化使得MK41引导了世界模块化的潮流,不但数字化的军舰可以模块化,移动硬盘可以。
模块化的最大好处就是通用性和可更换性,移动存储设备采用模块化接口结构,它有一个响当当的名词:USM标准化接口。
希捷Backup Plus移动硬盘采用可插拔的模块化USM接口
USM全名为SATA USM,它是SATA国际标准组织SATA-IO正在着手开发一种新的接口标准,英文全称为“SATA Universal Storage Module”,简称“SATA USM”,意在为名目繁多的消费电子设备提供方便、统一的存储接口。可兼容支持各种类型的消费电子设备,包括高清电视、DVR、机顶盒、底座、电脑、游戏主机等等。
目前原厂移动存储设备中,仅有希捷睿品系列采用USM通用化接口。2010年,希捷开始采用通用存储模块(USM(R))标准,该标准使消费者能够为自己的希捷移动硬盘轻松更换接口,即使之后推出的技术也能够添加。这意味雷电接口模块也可以轻松接驳在希捷移动硬盘。
希捷通用化“Thunderbolt”(雷电)接口模块
1、“2.5英寸版本”参考价格:760元
希捷2.5英寸雷电接口模块和Backup Plus USM模块化接口(小)
2、“3.5英寸版本”参考价格:1099元
希捷3.5英寸雷电接口模块和Backup Plus USM模块化接口(大)
那么最新的希捷Backup Plus移动硬盘如何接驳“Thunderbolt”(雷电)接口呢?秘密就在USM模块化接口上,希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Thunderbolt”(雷电)接口模块,它采用Backup Plus USB3.0模块的SATA接口。
最简单的往来于雷电/USB3.0接口的廉价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购买相应尺寸的雷电接口模块。比如上图的2.5英寸版本雷电接口模块,我们需要花费760元。我们还需要额外购买520元的希捷Backup Plus 500GB USB3.0移动硬盘,即可组成往来于雷电/USB3.0接口的廉价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
3硬盘盒可帮忙 3.5英寸最实用
我们购买了雷电接口底座,可以方便拆卸SATA接口存储设备接驳USB3.0设备,实现跨越雷电/USB3.0接口的数据传输。我们除了购买希捷睿品移动硬盘之外,还可以还可以通过购买USB3.0硬盘盒、底座或者转接器来解决读取数据问题。
1、“2.5英寸”USB3.0硬盘盒或者底座
参考价格:68元-200元
希捷雷电接口底座和存储巴士T260硬盘盒
USB3.0转接器是最简单的办法,淘宝一般80元左右可搞定
2.5英寸移动硬盘盒拆解较为繁琐,我们总结使用感受,不如将PCB板直接拿出来使用更为方便。我们建议购买USB3.0转换器,可接驳2.5英寸SATA硬盘和900mA/5V以下的SSD固态硬盘。
2、“3.5英寸”USB3.0硬盘盒或者底座
参考价格:100-200元
我们在总结使用3.5英寸USB3.0硬盘盒或者底座的感受,无论是硬盘盒还是底座,用户使用都比较方便。比如硬盘盒是抽取式,硬盘底座则更为简单。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因为3.5英寸硬盘盒或者底座本身配备电源适配器,并且体积较大,不容易携带。
4速度PK USB3.0减半/难配雷电
我们花费数百元购买的500GB-1TB移动硬盘,它们的读写速度普遍在130MB/秒以内,USB3.0满足它们显得绰绰有余。普通SATA3.0 SSD能发挥出USB3.0的全部性能,但是存储厂家往往在存储设备上安置的是采购成本不高的USB3.0主控芯片,发挥50%左右的USB3.0带宽速度。
反观雷电设备也是50步笑100步,本次展示的两款760元和1099元的希捷雷电底座,他们和万元级别的雷电存储设备相比,差距不但在价格,性能也同样存在巨大差距。它们的表现性能如何?
下面我们将使用希捷单碟500GB笔记本硬盘和三星830系256GB固态硬盘,对希捷的两款雷电接口底座、存储巴士T260硬盘盒、希捷USM通用USB3.0模块进行读写速度测试,看一下他们彼此之间的性能差距。
● 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
1、希捷2.5英寸单碟500GB笔记本硬盘
USB3.0 PK 雷电接口 CDM最大读写速度(HDD)
希捷单碟500GB笔记本硬盘在两块雷电接口模块和USB3.0设备的性能发挥大同小异,我们使用机械硬盘无需担心转换雷电/USB3.0接口所产生的性能衰减问题。
2、三星830系 256GB 固态硬盘
三星830系256GB固态硬盘在两块雷电接口模块和USB3.0设备的性能发挥,USB3.0完败雷电接口。我们使用SSD可以在雷电接口底座更快速的传输数据,不过当切换到USB3.0,数据传输的消耗时间加倍。
雷电接口的强势在于带宽速度较之USB3.0提升一倍,不过实际情况受限于主控芯片,只有少数高端万元级别,且依靠SSD组成磁盘阵列的雷电存储设备方能发挥出1000MB/秒的梦幻速度。
5买了干嘛?接口之间疲于奔命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雷电接口的转换解决方案,USB3.0是最廉价、普及程度最高的接口,通过第三方存储介质实现雷电接口往USB3.0的过渡转换,我们付出的代价最小。
主板上的雷电芯片发热小,雷电存储设备的主控芯片可是发热大户
我们在日常使用中能感觉雷电接口底座、数据线有明显热感,可见雷电接口设备的发热量不可小视。我们曾经一度设想在2.5英寸的USB3.0移动硬盘中加装雷电主控芯片和接口,但是雷电主控芯片的电路设计远比USB3.0复杂,伴随着发热量问题,随之而来的设计成本只高不低。这个兼顾USB3.0和雷电接口的移动硬盘,体积不会小,价格不会便宜,如果它采用SSD,价格只会更贵;如果它采用机械硬盘,雷电接口无疑大材小用。
我们在淘宝上看到有用户购买了万元级别的顶级雷电存储设备,另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主流电脑主机尚且达不到1000MB/秒的速度,恰恰电脑传输性能就低不就高。只有少数使用SSD组磁盘RAID 0的超级主机,拥有超过1100MB/秒的速度,此时方可满足数据输出/输入端的读写速度匹配。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在不同的空间使用高速读写的雷电接口,缩短我们的数据传输时间,提高效率。万元级别的雷电神器便携性不佳,我们难以想象在家中,GB级别传输速度的雷电神器和电脑主机互相接驳有何实际作用。
传输接口的普及在于兼容性和价格,价格高昂的雷电存储设备和线材足以吓跑用户,我们在雷电接口和USB3.0的彼此转换中,不但传输效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也看到了雷电接口的较差兼容性,很难想象雷电接口日后如何普及。
6测试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介绍
● 测试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介绍
本次测试采用英特尔22nm/i5 3570K+微星Z77A-GD80主板平台,其中微星Z77A-GD80主板支持雷电接口存储设备。下面是具体平台介绍。
2000元级别的微星Z77A-GD80“雷电”主板
测 试 平 台 介 绍 | |
中央处理器 | |
Intel i5 3570K | |
(四核 / 100MHz*34 / 6MB共享L3缓存 ) | |
内存模组 | 威刚无限神龙8GB DDR3-2133内存X2 |
(8GB / DDR3-2133 / CL=11/单根) | |
主板 | |
微星Z77A-GD80 | |
(Intel Z77 Chipset) | |
显示卡 | |
镭风Xstorm HD6850 | |
(Cayman Pro / 核心:775MHz / 显存:4000MHz / GDDR5) | |
硬盘 | 希捷单碟1TB硬盘 |
(1TB / 7200RPM / 64MB缓存 / 50GB NTFS系统分区) | |
电源供应器 | 康舒R88 600W电源 |
(ATX12V 2.31 / 850W) | |
显示器 | MAG GML2457 |
(24英寸LCD / 1920*1080分辨率) |
● 测试系统的软件环境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 |
操作系统 | Microsoft Windows 7 旗舰版 |
(中文版 / 版本号7600) | |
主板芯片组驱动 | Intel Z77 Chipset fot Win7 64bit |
(WHQL / 版本号 9.3.0.1019) | |
显卡驱动 | |
Catalyst 11.5 for Win7 旗舰版 | |
(WHQL / 版本号 11.5) | |
|
1920*1080_32bit 60Hz |
● 测试软件介绍
测试软件 | |
底层测试 | HD Tune 5.00 |
HD Tach 3.04 | |
ATTO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 | |
基准测试 | |
PCMark7/Vantage | |
|
Fast Copy ver 1.99r2 |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