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评测卷首篇
- 第2页:移动硬盘盒的尺寸
- 第3页:移动硬盘盒的外壳
- 第4页:移动硬盘盒的接口
- 第5页:移动硬盘盒的电源
- 第6页:硬盘盒电路板的设计
- 第7页:移动硬盘盒的核心
- 第8页:产品介绍篇
- 第9页:时钛尚E06硬盘盒欣赏
- 第10页:时钛尚E06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11页:时钛尚E02硬盘盒欣赏
- 第12页:时钛尚E02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13页:时钛尚E02 SATA版硬盘盒欣赏
- 第14页:时钛尚E02 SATA版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15页:彩虹翎2488硬盘盒欣赏
- 第16页:彩虹翎2488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17页:彩虹翎2509硬盘盒欣赏
- 第18页:彩虹翎2509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19页:彩虹翎2607硬盘盒欣赏
- 第20页:彩虹翎2607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21页:金河田U2553硬盘盒欣赏
- 第22页:金河田U2553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23页:金河田U2561硬盘盒欣赏
- 第24页:金河田U2561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25页:金河田U2572硬盘盒欣赏
- 第26页:金河田U2572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27页:瀚士威H560C硬盘盒欣赏
- 第28页:瀚士威H560C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29页:瀚士威H720硬盘盒欣赏
- 第30页:SSK飚王0512硬盘盒欣赏
- 第31页:SSK飚王0512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32页:SSK飚王0617硬盘盒欣赏
- 第33页:SSK飚王0617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34页:Tt EAN-31硬盘盒欣赏
- 第35页:Tt EAN-31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36页:酷冷至尊RX250硬盘盒欣赏
- 第37页:酷冷至尊RX250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38页:图美U225x硬盘盒欣赏
- 第39页:图美U225x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40页:图美SU26硬盘盒欣赏
- 第41页:图美SU26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42页:优群HD260硬盘盒欣赏
- 第43页:优群HD260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44页:OMATA硬盘盒欣赏
- 第45页:OMATA硬盘盒测试曲线图
- 第46页:元谷PD2500硬盘盒欣赏
- 第47页:元谷PD2500硬盘盒曲线测试图
- 第48页:产品横向评测篇
- 第49页:HD Tach横向对比测试
- 第50页:ATTO Disk Benchmarks横向对比测试
- 第51页:HD Tune横向对比测试
- 第52页:SisoftWare以及CPU占有率横向对比测试
- 第53页:1G数据传输测试横向对比测试
- 第54页:总结:芯片起到关键作用 为你提供两大挑选技巧
“移动硬盘”的概念浅显明晰。它首先是容量上有优势的硬盘存储器,其次这只存储器具备所谓“移动”的便携和普遍适用特征。影音、图片、电子文档等各类数字内容的分享已经成为目前PC用户最主流的应用之一,支撑这种应用的载体除了网络,就是我们熟悉的各类移动存储设备。而其中将容量、尺寸、易用性结合的最完美的,当属基于2.5英寸ATA硬盘的移动硬盘。
市场上销售的2.5英寸移动硬盘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别:一种DIY移动硬盘,一种是品牌移动硬盘,他们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DIY移动硬盘:是用户分别购买硬盘盒和硬盘,在经销商处组装或自行组装的移动存储设备,硬盘盒和硬盘在售后和技术支持上都是分离的。通常来讲这种方案性价比高,可选种类丰富。
品牌移动硬盘:是硬盘盒与硬盘在移动设备制造商的生产线上完成组装的,移动硬盘作为一个整体由出品厂商提供售后和技术支持。品牌移动硬盘品质有保证,但配置不够灵活,且价格较高。
对于稍具技术基础的个人用户来说,DIY移动硬盘是明智的选择,这种国内市场存在的特殊产品构成模式也确实占据主导地位,本文即是对2.5英寸硬盘外置盒的一个全面分析和集中参考,我们希望能通过对20款具体产品从内到外的分析,给想要购买这类产品的读者带来有价值信息。
和其他PC配件产品相比,移动硬盘盒的技术含量不高,并且本身还带有时尚消费品的部分特征,产品的真实质量很容易被亮丽的外形掩盖。对于熟悉PC技术的玩家来说,USB / 1394 to ATA或eSATA控制器,这硬盘盒唯一的核心技术并不复杂;而对于普通用户,它却像窗纸一样遮蔽了视线。我们想要做的,就是捅破这层窗纸,带给您最全面最权威的2.5英寸移动硬盘盒横向测试!
为了应对于硬盘的尺寸,移动硬盘盒分为1.8英寸、2.5英寸和3.5英寸三种标准。我们比较常见的是2.5英寸和3.5英寸标准的移动硬盘盒。
硬盘的发展决定硬盘盒的流行,1.8英寸的硬盘由于的容量小转速慢价格高,目前被优盘压制迟迟不能流行,而3.5寸移动硬盘虽然容量大但是很笨重,而且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外接电源非常不方便,所以现在3.5寸移动硬盘更多的是升级台机硬盘的用户使用,买来充当备份用的移动存储设备。
2.5寸移动硬盘使用的是笔记本电脑硬盘,上衣口袋就可以装下,一般硬盘的转速有4200rpm/5400rpm两种,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5400rpm和4200rpm的笔记本硬盘的价格差距非常小并且5400rpm也可能完满全满足USB接口的实际传输能力,所以现在选择5400rpm搭配2.5寸硬盘的移动硬盘成为目前市场的绝对主流。
移动硬盘盒的外壳除了起到美观的作用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保护内部的硬盘,所以一款移动硬盘的外壳对硬盘的寿命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般我们常见的硬盘盒的外壳有四种。
拉丝金属盒
这种硬盘盒的材质可以说是目前移动硬盘盒中最结实的了,无论金属厚度还是抗压性都是最强的,当然不同硬盘盒拉丝的设计可能采用的是不同的金属,具体的韧性还是有硬盘盒厚度和金属特性决定的。
金属材质钢琴漆的硬盘盒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反射光,看起来光彩夺目,但他同样有具有一个缺点便是它很容易上手印,只要轻轻一抹就会变花,并且由于工艺原因通常金属材质钢琴漆的移动硬盘盒多为普通钢板受压能力较弱。
采用皮革材质的移动硬盘盒比较少见,因为其成本较高,多为金属面粘贴包围设计,在金属外壳上面包裹皮革材料使其看起来高贵典雅,不过其对硬盘盒的抗震抗压能力意义不大。
塑料制成的硬盘外壳分为两种一种为磨砂外壳设计,一种为抛光设计,抛光设计的移动硬盘盒外壳可以在上面印刷更多更丰富的图片样式使其看起来更加活泼,有的甚至可以更换外壳。而磨砂设计的硬盘盒看起来具有神秘感,比如早其的IBM原装硬盘盒就是此设计,但塑料外壳设计的移动硬盘抗压能力一般。
网状金属外壳可以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通过网孔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内部工作的硬盘,感觉一定很惬意。但由于物理原因网状金属外壳特性,在抗震、抗压测试中表现一般。
常见的移动硬盘接口共有两种:分别的为USB和IEEE1394接口,但随着SATA接口的普及,用来外联使用的e-SATA接口也在悄然流行。
传统的USB接口
USB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中的绝对主流,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常见的硬盘盒绝大多数都是用小USB接口转传统的USB接口。
方形的USB接口在移动硬盘盒中比较少见,但在品牌的移动硬盘中我们还是会见到的比如HP,这种方形的接口插拔的过程中会更稳固。
e-SATA是一种外置的SATA规范,使用的是主板的SATA2总线资源,因此速度上不会受到PCI等传统总线带宽的束缚,由于SATA2接口最大能提供3Gb/s的总线带宽,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75MB,远远超过USB的传输速度,但是SATA本身只是通讯信道并不能像USB那样供电,所以这种接口的移动硬盘需要外接USB电源。
● 硬盘盒虽小 但供电问题不可小视
由于USB口的最大供应电流为500毫安,在某些时候,不能满足2.5英寸硬盘工作的要求。如果硬盘长期在低于额定电流下工作,那么就很容易出错甚至损坏。其表现为硬盘经常丢失数据。
外接电源接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数的硬盘盒都提供了一个外接电源的接口,但更多的硬盘盒还是采用了以下的设计。
为了避免麻烦很多硬盘盒还是采用了双USB的接头取电的设计,这种设计只是在USB接口的另一端增加一个接头专门用做取电使用,这样可以使输入电流达到1000豪安,保证了硬盘的稳定工作。
除了芯片、电压是影响硬盘盒性能的关键,其内部构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硬盘盒整体性能的高低。
小板设计
小板设计的PCB无需给硬盘安装螺丝,可硬盘安装后稳定性较差,抗震能力一般,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节约硬盘盒成本。
全尺寸的大PCB将硬盘完全贴合在上面,使硬盘盒在遭受撞击的时候可以让硬盘在体内更加稳定,但是相比于小板设计的硬盘盒,大板PCB的散热性较弱。
这种虽为小板设计,但是底座与盒体分离,单独靠底座来对硬盘进行避震处理同样可以起到大板PCB的作用,同时还能让硬盘更好的散热。
移动硬盘盒的桥接控制芯片是整个硬盘盒的心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决定着硬盘盒的性能,下面我们就对目前主流的USB2.0控制芯片做一个简单介绍。
CY7C68300C芯片
美国的CYPRESS公司的CY7C68300芯片被称作当今最为经典的一颗USB2.0控制芯片,从CY7C68300A开始到现在通过微软认证的CY7C68300C芯片,都会受到硬盘盒厂商的追捧。该芯片的主要特点是速度快,稳定性高,而价格有是其他高端芯片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说CY7C68300芯片算是“贵族”的话,那么PL-2506芯片便是绝对的“平民”,从PL-2303到现今的PL-2506,虽然性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每个硬盘盒厂商都看重了它绝对的低廉价格,使之成为了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硬盘盒芯片。
世纪民生的CS8818G曾经是一款非常流行的USB2.0控制芯片,其稳定性高,而且发热量低备受消费者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逐渐被CY7C68300芯片吞噬,主要是其速度相比CY7C68300和PL-2506的速度有一定差距。
创微的GL811系列芯片历史比较悠久了,一共推出过4个型号,最新的型号为GL881E,从以往的表现来看GL811传输能力一般,尤其对应现在5400rpm的移动硬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经过改良后最新的GL881E传输速度有了不小的提升,但稳定性还是略有欠缺。
这次评测我们只针对主流的2.5寸移动硬盘盒进行评测,所以我们共收集到了市售的11个品牌20款产品。
时钛尚
由于版权原因,我们尽量去选择正规渠道和正规品牌送测的样品,以提供给读者最真实的数据。
这次时钛尚送来了三款移动硬盘盒都是其高端产品,分别是E06、E02、E02 SATA版。
这款时钛尚E06硬盘盒是一款多功能的硬盘盒,它除了可以当硬盘盒使用还可以当作移动的驱动硬盘。
时钛尚E06硬盘盒
这款产品采用了钛合金、拉丝金属设计,整体抗压性非常好。指示灯在硬盘盒的边缘,工作的时候发出绿色光芒。
这款移动硬盘使用了普通的SATA和小USB两种接口,换句话说这款移动硬盘盒可以做驱动盘使用,这个类似于HP的Pocket Media Driver设计。
产品的附件十分丰富,除了常见的硬盘盒套和USB传输线还提供了一个Drive驱动器,装到台式PC后这个硬盘盒就可以当一个普通的硬盘使用了,非常方便。
我们可以看到这款时钛尚的E6硬盘盒采用了绿色的大PCB板,足以保证硬盘的安全性。JMicron的JM20336的USB控制芯片,用作桥接的SATA to USB。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还是非常不错的,除了中期有些许微小波动整体来还是比较稳定的,后期并没有出现数据传输的衰减实属难得。
这款时钛尚E02硬盘盒是时钛尚的主推得一款产品,外形美观大方。
时钛尚E02硬盘盒
硬盘盒整体采用了磨砂的铝合金制造,手感非常出色,整体看起来还真有些想诺基亚的GPS模块呢。
这款硬盘盒的接口采用了小口径的USB接口设计,旁边提供了辅助供电接口,右侧则是工作指示灯。
产品的附件除了常见的硬盘盒包和数据线以外还提供了一个硅胶套,使用的时候将硬盘盒套上硅胶套硬盘盒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很好的减振作用。
这款硬盘盒的内部采用了小PCB加独立的缓冲支架设计,避免了小板缺陷又具有大板的抗震优势。USB控制芯片则是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还是非常不错的,传输中期没任何的波动,后期出现短时间的数据传输的衰减这是赛普拉斯芯片的典型特点。
这款时钛尚E02 SATA版硬盘盒是时钛尚针对SATA接口硬盘的制造的主流产品。
时钛尚E02硬盘盒
硬盘盒的外形与IDE版的E02完全相同,采用了磨砂的铝合金制造,真有些像诺基亚的GPS模块。
硬盘盒的接口采用了小口径的USB接口设计,旁边提供了辅助供电接口,右侧则是工作指示灯。
产品的附件除了常见的硬盘盒包和数据线以外还提供了一个硅胶套,使用的时候将硬盘盒套上硅胶套硬盘盒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很好的减振作用。
这款硬盘盒的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小PCB加独立的缓冲支架设计。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比E06要更为先进的JM20339芯片,这款芯片相比JM20336的芯片兼容性有所提高。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还是非常不错的,除了初和后期有些许微小波动整体来还是比较稳定,后期并没有出先明显的衰减,看来JM20336和JM20339在性能基本没有差距。
一项以性价著称的彩虹翎本次横评送来三款移动硬盘盒都是其主打中低端的产品,分别是2488、2509、2607。
这款彩虹翎2488硬盘盒是彩虹翎推出的一款面向低端用户的硬盘盒,硬盘盒的盒体上有一搜小帆船。
产品外壳采用了普通的铝合金的制造,部分抛光的金属设计,整体抗压性良好。指示灯在硬盘盒的边缘,工作的时候一侧发出蓝色光芒。
为了简化硬盘盒的外表,彩虹翎2488在侧面仅提供了一个小口USB,这种设计在读取速度上与其他USB接口并无太大区别,用户可以放心选择。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螺丝刀方便用户安装硬盘的时候是使用。
为了减轻产品重量,彩虹翎2488硬盘盒使用了小PCB版,USB控制芯片采用了较老的GL811,这种芯片在现今的低端产品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相当出色的,整个过程都十分平稳没有任何波动,这与其低传输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彩虹翎2509硬盘盒
产品采用了合金的制造,整体抛光的金属设计,整体抗压性良好。手感不错只是容易打滑。
这款移动硬盘采用了标准的USB孔设计,插拔的时候相对于小USB更加方便,硬盘盒上还带有一个开关,免去了插拔USB接头的麻烦。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螺丝刀方便用户安装硬盘的时候是使用。
这款彩虹翎2509采用了大板设计,USB控制芯片使用了之前较为主流的世纪民生出产的CS8818G。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相当出色的,整个过程都十分平稳没有任何波动,但在HD Tach测试的曲线中最后有些效率衰减。
彩虹翎2607硬盘盒
产品采用了同样全部采用了铝合金的制造,整体抛光的金属设计,不过黑白搭配让人看着感觉更舒服。
这款移动硬盘采用了小USB孔的设计,指示灯和取电接口均在硬盘盒的一侧,方便用户插拔使用。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套和USB线,不过我们并没有看见方便安装硬盘的螺丝刀。
板型以及USB控制芯片与彩虹翎2509完全一致,可以确认这两款产品只是外形的上的区别。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由于PCB版和芯片完全与2509相同,所以这款彩虹翎2607的性能与2509几乎一样。
国内外设大厂金河田本次横评同样送来三款移动硬盘盒都是其主流的产品,分别是U2553、U2561、U2572。
这款金河田U2553是金河田的针对主流市场发布的一款产品,外形新颖时尚。
金河田U2553硬盘盒
产品外壳采用了磨砂的铝合金的制造,墨蓝色的盒体感觉非常奇异,整体抗压性良好,安装硬盘的时候主要去掉两侧的遮盖即可,非常方便。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螺丝刀方便用户安装硬盘。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还是比较出色的,传输中期没任何的波动,但后期衰减比较严重。
这款金河田U2561是一款拥有着大众外观的产品。
金河田U2561硬盘盒
产品外壳采用了拉丝的铝合金的制造,银色盒体感觉高贵典雅,PCB板只需抽拉即可安装硬盘。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和辅助供电的接口。
产品的附件提供了数据线、硬盘包、USB线和产品说明书。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这也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由于均是采用赛普拉斯所以这款移动硬盘盒的曲线图与上一款的金河田产品2553基本一致。
这款金河田U2572是一款拥有着超薄盒体的移动硬盘盒。
金河田U2572硬盘盒
产品背面
产品外壳采用了钢琴漆的制造,黑色感觉中且具有神秘感,加心饼干的设计让硬盘盒看起来浑然一体。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安置再赢盘盒一侧的中央,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红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流行的台系芯片PL-2506芯片,这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之一。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PL-2506芯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与赛普拉斯芯片不相上下,但同样也有后期传输效率下降的趋势。
这款瀚士威H560C是一款拥有着大众外观的产品,相信很多常用硬盘盒的网友都会对这个外观模具有非常的亲切感。
瀚士威H560C硬盘盒
产品外壳采用了拉丝的铝合金的制造,黑色的盒体感觉稳重而又神秘,PCB板只需抽拉即可安装硬盘。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和辅助供电的接口。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小改锥方便用户安装硬盘的时候是使用。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这也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虽然这款移动硬盘使用了赛普拉斯芯片,但是传输过程中始终有小的波动存在,也许这与这款产品的抗干扰性有关。
这款瀚士威H720是一款更具野外风格的移动硬盘盒。
瀚士威H720
产品背面
产品外壳采用了拉丝的铝合金的制造,黑色的盒体感觉稳重而又神秘,硬盘盒的四周均为橡胶材质,可以有效的减震。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USB口旁边是辅助供电的接口,另一侧则是USB的开关。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套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小改锥方便用户安装硬盘的时候是使用。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蓝白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相比小班更加优秀。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比较少见的M110B芯片,这款芯片多出现在三星的产品当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款产品连接计算机无法被正常识别,经确认为控制芯片问题,所以这款产品在横评中的成绩为零。
SSK在移动存储和读卡器领域也算是较有名气的厂商本次横评我们收到款来自SSK王的产品,分别为0512和0617
首先我们来看黑颜色的0512,外观就不必再多说了,还是那个传统的外观只是更换了LOGO。
SSK飚王0512硬盘盒
产品外壳采用了拉丝的铝合金的制造,黑色的盒体感觉稳重而又神秘,PCB板只需抽拉即可安装硬盘。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常用的小口USB设计,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和辅助供电的接口。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还细心的提供了一把小改锥方便用户安装硬盘的时候是使用。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这也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测试中赛普拉斯芯片,依旧表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效的传输性,看来赛普拉斯芯片已经可以完全占据了主流高性能的USB桥接芯片的王座了。
SSK在移动存储和读卡器领域也算是较有名气的厂商本次横评我们收到款来自SSK王的产品,分别为0512和0617。
首先我们来银色外观的0617,外观就不必再多说了,还是那个传统的外观只是更换了LOGO。
SSK飚王0617硬盘盒
产品外壳采用了拉丝的铝合金的制造,黑色的盒体感觉稳重而又神秘,PCB板只需抽拉即可安装硬盘。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采用了标准的普通USB接口设计,USB口旁边是硬盘盒的工作指示灯和辅助供电的接口。
产品的附件十分齐全,除了有说明书和驱动光盘外,还随机赠送有硬盘包和USB线,看来SSK飚王对用户考虑的还是十分周到的。
硬盘盒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大板设计,抗震性更好。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流行的台系芯片PL-2506芯片,这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之一。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测试中台系芯片PL-2506芯片,依旧表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效的传输性,看来PL-2506芯片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主流高性能USB桥接芯片的宝座位置。
产品外形独特采用了铝合金材质,整体采用金属拉丝设计,整体抗压性非常好,而且黑色的外观也显得神秘时尚,尽显商务人士沉稳的作风。
这款移动硬盘采用了并不常见的SATA接口与小口USB 2.0接口同存的设计,插拔的时候相对于标准USB更加方便,硬盘盒上还带有一个外接电源接口。
产品的附件有SATA线和USB线以及驱动光盘,还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不过说明书居然是英文的,可能相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不一定能看的懂。
这款Tt EAN-31硬盘盒采用了大板设计,USB控制芯片使用了SATALink的芯片,这种芯片一般常出现与主板上,主要用于主板SATA桥接。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测试中SATALink芯片,稳定性和传输性表现的非常出色,看来这款芯片已经可以把SATA接口的优势表现的淋漓尽致。
酷冷至尊RX250硬盘盒
产品外形独特采用了合金材质,整体采用金属抛光设计,整体抗压性非常好,而且乳白色的外观也非常的时尚,造型酷似一本书的设计风格是这款硬盘盒的一大特色,而且它的四周还都是由黑色金属网保护的散热孔。
这款移动硬盘采用了并不常见小口USB 2.0接口设计,插拔的时候相对于标准USB更加方便,硬盘盒上还带有一个外接电源接口。
产品的附件有便携包和USB线以及驱动光盘,还有说明书,最为体贴的是为用户附带了一可以自由拆卸硬盘盒的小改锥。
这款酷冷至尊RX250硬盘盒采用了大板设计,USB控制芯片使用了iTE的芯片,这种芯片一般常出现与主板上,主要用于主板I/O接口控制。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测试中iTE芯片,前端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效的传输性,但是在后端表现一般,看来这款芯片今后一定能占据主流高性能USB桥接芯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图美U225x硬盘盒
产品外形独特采用了合金材质,整体采用金属抛光设计,整体抗压性非常好,而且黑色的外观也非常的时尚。
这款移动硬盘采用了标准USB 2.0接口设计,插拔的时候相对于小USB接口更加方便,硬盘盒上还带有一个外接电源接口。
这款图美U225x硬盘盒采用了大板设计,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流行的台系芯片PL-2506芯片,这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之一。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PL-2506芯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与赛普拉斯芯片不相上下,但同样也有后期传输效率下降的趋势,不过整体不错。
这款图美SU26硬盘盒是图美推出的一款面向高端用户的硬盘盒。
图美SU26硬盘盒
产品背面
产品外壳采用了磨砂设计,手感非常出色,而盒体的底部采用了金属设计,整体抗压性良好。指示灯在硬盘盒的盒体顶部,工作的时候发出蓝色光芒。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接口出仅有一个常用的小口USB,不过这对于双头取电的硬盘盒来说做够使用了。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说明书以及驱动光盘,值得一提的是,图美赠送的硬盘保护袋质感非常好,外观时尚。
产品并没有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小PCB版,相反采用的是用料十足的PCB大板,而USB控制芯片则是图美自家生产的。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图美使用的这款芯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还是非常出色,初期平稳,后期出现的效率衰减也比较短,看来这款图美自主研发的芯片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款优群HD260硬盘盒是优群推出的一款面向中低端用户的硬盘盒。
优群HD260硬盘盒
产品背面
产品外壳采用了普通的铝合金的制造,部分抛光的金属设计,为了增强整体抗压性特别设计了两条减压横条。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接口采用并不常见的梯形USB 2.0接口,旁边还设置了一个独立电源接口,不过对于一般的电脑来说,这个供电接口是不需要的。
产品的附件十分标准有硬盘包和USB线,说明书以及驱动光盘,但是,优群赠送的硬盘保护袋质感并不是很好,酷似早期笔者使用的文曲星包装保护套。
产品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了小PCB版,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流行的台系芯片PL-2506芯片,这是本次横评出镜率最高的芯片之一。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une传输测试曲线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Sisoftware SandraIX 对比曲线图
优群的这款硬盘盒虽然采用了PL-2506芯片,但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一般,从初期到后期,始终有比较明显的波动,只是后期传输效率下降的趋势比较缓慢,表现不错。
这款OMATA硬盘盒是一款面向时尚用户的硬盘盒,除了粉色以外还有蓝色款。
OMATA硬盘盒
产品背面
产品外壳采用了金属镂空式合金制造工艺,整体抗压性良好。指示灯可以透过硬盘盒表面的网孔看到,在工作的时候会发出蓝色的光芒。
这款移动硬盘盒的接口有一个常用的小口USB,USB传输接口的旁边是独立电源接口。这款硬盘盒的表面金属网可以自由拆卸进行更换。
产品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了体积超小的PCB版,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用料十足的PCB大板,而USB控制芯片则是GL811E,这款芯片是创惟科技新一代的产品,兼容于原有GL811的产品设计,支持UDMA高速传输,提供客户更高速的外接式储存媒体(硬盘/光驱)解决方案。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创惟科技的GL811E芯片经过多次升级以后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样在传输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次比较大的波动,并在后期传输衰减也比较严重。
这款元谷PD2500硬盘盒是元谷公司针对中高端移动硬盘盒而制造的主流产品。
元谷PD2500硬盘盒
硬盘盒的外形设计中规中矩,但又有所创新,采用了抛光的铝合金制造,手感非常出色,背面则是一条条的散热沟槽,整体看起来做工与设计都非常具有个性。
硬盘盒的接口采用了小口径的USB接口设计,旁边提供了辅助供电接口,值得一提的是这款移动硬盘盒还设置了独立的电源开关。
产品的附件中有配有常见的硬盘盒包和数据线,使用的时候将硬盘盒套上保护套,这样硬盘盒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很好的减振作用。
这款硬盘盒的内部采用了蓝色的大PCB加独立的缓冲支架设计。USB控制芯片则是使用了目前最为流行的赛普拉斯CY7C68300C芯片,这款芯片相比JM20336的芯片兼容性有所提高。
以下为这款产品的测试截图,由于硬件环境不同可能会有所出入,仅供参考。
ATTO读写测试图
HD Tach 传输测试曲线图
虽然这款移动硬盘使用了赛普拉斯芯片,但是传输过程中始终有小的波动存在,也许这与这款产品的抗干扰性有关,从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这款移动硬盘盒的传输稳定性在后期衰减比较严重。
由于参评的硬盘盒含有PATA和SATA接口,所以我们选用了两款硬盘来帮助我们完成这篇评测。
日立120G IDE接口移动硬盘
这款日立硬盘为5400rpm,8M二级缓存,产地为泰国。
西部数据这款2.5寸硬盘采用了垂直记录技术,同样为5400rpm,8M二级缓存,产地为泰国。
测试平台我们使用一款NAPA平台的笔记本电脑-明基S31。
这款笔记本的具体配置为Core2 T5500处理器、2GB DDRII 667内存、100GB 5400rpm完全满足评测的需要。
由于硬盘盒主要是考察芯片的性能所以我们这次横评不按品牌归类只按芯片排序,所以横评柱状图排序如下:
由于硬盘和接口的不同PATA接口和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盒不具备可比性,所以我们以无法测试的瀚士威H720硬盘盒做为两种接口的分界线,将PATA接口和SATA接口的硬盘盒分开进行对比。
HD Tach是各种硬盘评测中常用的工具软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我们选择 HD Tach主要用来测试移动硬盘的读取能力。
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SATA接口比PATA接口的移动硬盘拥有更高的读取能力,但这个差距并不明显,而在芯片之争中,占据半壁江山的CY7C68300C和PL-2506是这项测试的王者。
ATTO Disk Benchmarks是一款优秀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测试常规硬盘、RAID、移动影音设备的存储卡等的读写性能。我们采用该软件测试移动硬盘的写入能力。
写入能力一直是移动硬盘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所以写入能力是我们这次横评测试的重点,从结果来看与读取测试能力的结果基本相同,依旧是CY7C68300C和PL2506的天下。
HD 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盘工具软件,其主要功能有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检测,温度检测及磁盘表面扫描等,我们主要用它来测试移动硬盘的传输能力以及突发传输率。
HD Tune和HD Tach的测试结果大体相同,只是在突发传输率上略有区别,我们可以看到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盒突发传输率普遍要好于PATA接口的硬盘,而传输能力较弱的GL811芯片在项测试中也表现得较为出色。
Sisoftware IX这是一套专业并且功能强大的系统分析评比工具,拥有超过30种以上的分析与测试模组,他们利用SisoftWare IX来读取移动硬盘的传输率。
CPU占有率关系到传输大量文件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移动硬盘的发热量,所以我们对20款移动硬盘的占有率进行了测试。
在传输测试中,处于被动的Myson CS8818G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许是因为传输能力低的缘故,CS8818G的CPU占有率一路领先,另其它对手望而却步,此外我们还发现CS8818G工作时候的温度也较其他USB桥接芯片低。
测试软件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选择了1G零散文件对这20款移动硬盘盒进行实际的时间考察,以便更加直接理解每款硬盘盒的实际传输能力。
1GB文件实际传输测试
与理论测试相符使用CY7C68300C和PL-2506的芯片表现的非常出色,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优势更加明显的则是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盒相比PATA接口提升近10秒的时间。
● 测试总结
从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移动硬盘盒横评其实是USB桥接芯片之间的竞争,从送测的产品来看CY7C68300C和PL-2506占据了50%的份额,性能上也是CY7C68300C和PL-2506全面占优,而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硬盘盒采用的芯片也正是CY7C68300C和PL-2506芯片,从早期高端NEC、低端ALi再到如今CY7C68300C和PL-2506占据半壁江山的时代,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技术的发展性价比高的产品更容易受到的市场的青睐。
● 选购技巧
Cypress CY7C68300C芯片
相比与CY7C68300C芯片PL-2506芯片更加廉价,而性能却不分伯仲,所以更值得我们选购。
此外消费者在选购移动硬盘盒的时候还会遇到以下情况:
故意掩盖芯片的行为不仅是某些厂商在做,重要的是在卖场很多经销商也会将易碎标贴到控制芯片上,掩盖其使用的芯片型号,这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消费者在选购移动硬盘的时候,如果实在不懂,那就挑选长型或者大方型桥接芯片的移动硬盘盒,这也是CY7C68300C和PL-2506芯片的外在特点所在。
● 移动硬盘使用小贴士:
1.移动硬盘不宜连接延长线,连线过长会使电阻增大、数据干扰和衰减,导致电压不够,无法识别移动硬盘。
2.不宜连接机箱前置USB接口,否则可能出现无法找到移动硬盘的情况,很多机箱前置USB面板的电路板并不规范,连接有可能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
3.通过Windows安全删除硬件移除移动硬盘,虽然偶而强拔不会出现问题,但长期下去可导致硬盘数据丢失。
4.硬盘盒不要靠近磁场强的地方,并非硬盘盒怕磁而是硬盘,严重情况可导致硬盘磁头失效。
- 相关阅读:
- ·竟有不合格?30款3.0优盘PK你买对了吗
//mst.zol.com.cn/554/5544069.html - ·年底整理数据 选什么存储工具更靠谱?
//mst.zol.com.cn/559/5598183.html - ·满足未来趋势 三款在售Type-C存储推荐
//mst.zol.com.cn/559/5590930.html - ·速度很可靠 京东USB3.0存储设备推荐
//mst.zol.com.cn/558/5586679.html - ·速度快容量大 京东64GB USB3.0优盘推荐
//mst.zol.com.cn/558/558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