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7年秋季IDF大会上,有关USB3.0的消息就被披露出来。随后USB3.0技术规范在2008年11月确立,成为下一代传输标准。那时我们就看到了最新的USB3.0线缆和接口实物。然而时隔多年,对于USB3.0我们依然无法触手可及,普及遥遥无期,那么拥有绝对优势的USB3.0为何发展却如此缓慢,是什么束缚了USB3.0的普及呢?
● USB3.0诞生历史与发展历程
USB1.0是在1996年发布的,当时速度只有1.5Mb/s;两年后升级为USB1.1,速度也提升到12Mb/s。在2000年4月,如今仍为主流应用的USB2.0推出,速度达到了480Mb/s,是USB1.1的四十倍,如今多年过去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感受到USB2.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新标准的推出迫在眉睫。
USB3.0 LOGO
英特尔在2007年的信息峰会上就将USB 3.0作为重要话题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USB3.0技术是由英特尔、惠普、NEC、NXP半导体以及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公司共同研发,随后由USB-IF于2008年11月发布,被确立为下一代传输标准。USB标准的监管机构USB-IF又在2009年9月宣布了USB兼容认证计划,这使得USB3.0向实际应用又卖进了一步。
USB3.0接口有A型公口、B型公口、AB通用型母口和B型母口四种,具体外观形状各有不同。USB 3.0规范支持光和铜两种接口介质,线缆长度和传输速度也会因此而有所不同。与USB2.0接口规范不同,USB3.0接口增加了两对SuperSpeed传输数据差分信号线,可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支持异步传输模式。USB 3.0的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也就是625MB/s,同时在使用A型的接口时向下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