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率先发布原生USB3.0接口
在2011年的4月15日,USB接口标准规范组织USB-IF正式宣布了第一款通过其官方认证的USB 3.0原生芯片组产品,也就是AMD专为Llano Fusion APU高性能融合平台打造的A75、A70M FCH两款产品。相比Intel的原生USB3.0产品提前了半年之久,那么APU原生USB3.0的实际性能如何呢?
正当Intel如火如荼的推行Sandy Bridge的时候,AMD也制造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APU,这款产品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被投入市场,随时可以对Intel的SNB处理器发动最猛烈的进攻。
那么APU是什么?APU的英文全称是“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s”,意为加速处理器。在并购ATI之后,虽然AMD也推出过不少集显产品,但APU则是超越之前任何一款产品的终结者。APU就是将最好的CPU和最好的GPU组合到一起,一方面32纳米制程将带来更低的功耗;另一方面则是内部独显核心将带来比以往都更强的加速性能。
实测原生USB3.0的性能
当然,除了APU强大的性能外,支持APU的A75主板也首次将原生USB3.0接口公示于众,并且将数量提升到4个。对于这个消息相信很多网友都会比较关心,毕竟目前DIY正处在性能过剩时代,而大家对存储性能则是永无止境。

USB3.0对比USB2.0的优势
USB3.0是由英特尔等几家大公司联合发起的最新的一种接口规范。2008年11月18日,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成的USB 3.0 Promoter Group宣布新一代USB 3.0标准已经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新规范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具体优势如下。
优势一:性能提升
下面是一款台电优盘的测试,在USB3.0接口下,优盘的读取速度也能超过百兆,堪称极品。下面就看看这款U盘的实际性能表现。
HD Tach测试成绩
HD Tach是一款常用的存储器测试工具。台电USB3.0优盘在该测试软件下的读取性能出色,平均读取速度就达到112.8MB/s,突发读取速率高达122.3MB/s,这样的速度已经和硬盘相当了。
优势二:USB3.0供电更强
相信有笔记本的用户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插入移动硬盘后半天没有反应,其实就是由于供电不足,系统无法识别或无法正常工作,无论换哪一个接口都是这个样子,必须要同时插两个接口才能提供足够的电力。
USB3.0供电提升
从上图看,USB3.0的电源供应达到5V 900MA,而USB2.0的标准供电为500mA,所以USB3.0不仅有更高的速度,还能够提供更强的电力,达到了900mA。当今市场上这些大量的数码产品,都需要通过USB接口充电,USB 3.0的供电能力,这意味着移动硬盘将不需再用到额外供电,就能满足设备的供电要求。
优势三:USB3.0主板越来越普及
斯巴达克399元USB3.0主板
斯巴达克MIH61M-DU3-LF主板最大的优势是399元超低的价格和对USB3.0输出的支持。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主流的主板都会具备USB3.0接口,那么我们只需要购买USB3.0的优盘或者移动硬盘就可以轻松享受高速读写的快感了。
另外,在AMD和Intel纷纷宣布将USB 3.0的控制器纳入到芯片组中的时候,也意味着DIY两大巨头正在将USB3.0接口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原生USB3.0。

原生USB3.0其实还没有原生
在USB2.0时代,我们几乎不需要安装任何驱动就可以随意使用USB2.0接口,这也是为什么USB接口迅速普及的原因。而当USB3.0接口问世时,由于没有芯片组原生支持,仅能通过第三方芯片支持,那么在安装系统时候就必须要安装驱动程序,才能识别接口并且正常使用,操作相对繁琐。那么此次发布A75主板的原生USB3.0接口是否变得方便了呢?
首先安装Windows 7系统,并且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没有被正常识别配件,我们发现USB3.0并没有安装好驱动,请看下图。
设备管理器
我们看到上面的通用串行总线(USB)控制器并没有被识别,而且插在USB3.0接口的鼠标和键盘并不能正常使用,可见USB3.0接口没有识别,这肯定就是没有加载驱动的原因。
随后笔者在官网下载了A75主板的芯片组驱动并且安装完毕,我们看出USB3.0接口被识别,仅剩网卡没有识别。
从这点看来,可以说原生USB3.0接口并没有完全原生,还需要我们手动安装驱动程序。并且想通过USB3.0接口用U盘安装系统还不能实现。
当然,原生USB3.0接口不能正常识别也不是主板的原因,我们看出USB3.0的驱动已经被包含在主板芯片组驱动当中,可见芯片组已经被成功集成。而在USB2.0时代,安装XP系统也是需要安装USB驱动程序,而到了XP SP1a的时候,才刚开始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那么想要直接使用USB3.0接口,还需要等到Win7 SP1集成USB3.0驱动以后才能实现。

桥接PK原生:HD Tune速度对比
● 底层测试:HD Tune Pro 4.60
HD Tune是一款磁盘性能诊断测试工具。它能检测磁盘的传输率、突发数据传输率、数据访问时间、CPU 使用率、健康状态,温度及扫描磁盘表面等。
(桥接)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HD Tune读取速度
(原生)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HD Tune读取速度
从测试数据上看,原生USB3.0的性能偏高,达到近120MB/S的读取速度,但是在读取曲线上并不平稳,最高125MB/S和最低86MB/S的差值非常大。而桥接USB3.0则相对小很多。

桥接PK原生:HD Tach速度对比
● 底层测试:HD Tach
HD Tach读速度测试不依赖于文件系统,曲线成绩基本相当于硬盘内部传输速率测试。体现的是很理想化的硬盘速度,其外延部分大约是磁盘性能表中buffer to disk项目的反映,而真实应用中,极少有机会达到这样的高度。
(桥接)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HD Tach读取速度
(原生)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HD Tach读取速度
在HD Tach速度测试中,原生USB3.0接口主要优势在于突发速率上,可以达到138MB/S,已经超过本身的读取性能。而桥接USB3.0接口仅为86MB/S。另外,平均读取速度方面两者仍不相上下。

桥接PK原生:ATTO最大读写对比
● 底层测试:ATTO Disk Benchmark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
(桥接)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ATTO成绩
(原生)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ATTO成绩
之前的HD Tune等测试都是在单任务模式下进行的,而ATTO Benchmark则是一款多任务模式在队列深度为4时,我们发现原生USB3.0接口的性能出现下滑,最大读写速度分别为112MB/S和56MB/S;而桥接USB3.0接口的性能则在126MB/S和70MB/S,两者相差很大。下面看看实际拷贝文件是不是也有差别。

桥接PK原生:实际文件拷贝对比
● 应用性能测试:FastCopy
FastCopy是个小巧的文件/目录拷贝工具,其功能强大,性能优越,能充分挖掘文件系统和硬盘驱动器的能力,并且支持计数和计时。这里使用两个目录来进行测试:第一个是包含12638个文件总计容量为5380MB的“Drivers”目录;第二个是包含2个文件总计容量为3620.9MB的“HDVideos”目录,分别考察文件金士顿DT Ultimate G2 32GB USB3.0优盘应付大量小文件和大容量文件拷贝的能力。
(桥接)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拷贝能力
(原生)金士顿DT Ultimate G2 USB3.0优盘拷贝能力
移动优盘其实最常用到的功能就是拷贝文件,所以大家对优盘的第一印象就是拷贝速度是否够快。所以我们采用这个能够记录写入速度和拷贝时间的软件就看看桥接和原生接口拷贝相同内容所用的时间之差。
在拷贝单个大容量视频文件时,原生接口USB3.0实际传输速度为78MB/S,而桥接USB3.0接口则为67MB/S,两者相差10MB/S的速度,所以拷贝3.6GB高清视频原生比桥接少用7秒时间。
而在拷贝批量零散文件时,原生USB3.0接口显得力不从心,实际传输速度仅为24MB/S,而桥接USB3.0接口则为32MB/S,所以拷贝5GB零散文件原生比桥接又慢了50秒时间。

总结:原生USB3.0接口仍需改进
● 全文总结
其实原生USB3.0接口对于主板制造商和最终用户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主板制造商不必再为了一个USB 3.0接口功能的实现而额外花费制造成本。对于最终的用户来说,我们也不必再为这些成本买单。
原生USB3.0接口
但是从原生USB3.0的实际性能来看,作为首款支持原生USB3.0的A75而言,性能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反而在实际写入方面略有下降。尤其是在拷贝大量零散文件时,速度相比桥接时候下降了8MB/S左右,拷贝时间延长了50秒左右。
对于性能的下降,笔者分析可能是首次将USB3.0的芯片集成到主板芯片组中,在控制器方面仍需提高,另外对于原生USB3.0的驱动还有待优化。
至于英特尔方面,在今年6月份的COMPUTEX展会上就已经公布明年将在第三代酷睿处理器Ivy Bridge的P77、H77芯片组上加入的XHCI USB 3.0控制器,提供最多四个USB 3.0接口,不过上市日期则要等到明年的时候。
无论对于AMD还是Intel,我们不光期待在操作系统里面完美支持USB3.0原生接口,我们还需要在BIOS里就可以支持USB3.0接口,就像现在USB2.0一样,无论何时都可以直接使用而无需驱动。所以,真正的原生USB3.0接口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毕竟目前大众都已经做好普及USB3.0的准备。